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金融 >
丁仲篪:银行盈利模式亟待转型
摘要经济调整政策使银行以往“垒大户”的盈利模式已不可为继,服务中小企业等新兴产业是银行持续发展的出路。 ...
经济调整政策使银行以往“垒大户”的盈利模式已不可为继,服务中小企业等新兴产业是银行持续发展的出路。
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丁仲篪在全国政协会议分组讨论间歇告诉财新记者,目前银行面临最大的压力是盈利模式如何转变、如何持续发展。
他分析说,当前环境下,房地产产业、政府平台、过剩产业的调整等,都带来信贷需求的减少,加之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规模相对控制,流动性收缩、防止通胀预期以及利率逐步市场化,这种压力之下,银行面对转型的现实。过去多年以来,无论大银行、小银行都靠大企业、大项目的贷款已不是长久之计。
丁仲篪认为,过去是靠国家投资带来的需求,以后必须更多关注服务业、中小企业、微小企业,“这是一种理念的调整,既有外在环境倒逼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银行内在发展的需要”。
在他看来,过去仅仅靠粗放式的资本投入、资源投入带来的发展已不可持续,长远看,要少耗用资源产生价值又能产生就业,即靠服务业产生价值。“对于银行来说,下一步要提高金融服务。银行本身并不产生价值,服务实体经济才产生价值,实体经济结构调整了,银行也应相应调整。”
丁仲篪表示,其实中小企业对金融资金的稳定、客户的稳定、收益的提高是一个很好的出路。银行可以借此机会调整思路和理念,调整贷款方向和调整产品结构,“因为大企业减少了,政府投资减少了、房地产市场减少了,不往中小企业贷款投入,投入到哪里去呢?”他强调说。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上一篇:窃案频发网络金融安全谁来保障
下一篇:手机支付难过诚信运营与安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