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金融 >
农信社发展中间业务须抓行业特色
摘要发展中间业务可实现资产多元化、扭亏增盈、防化风险。而管理体制不畅,认识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电子化水平低;缺少专业人才等,是目前农信社中间业务发展步伐非?;郝闹饕颉?..
1、管理体制不顺畅,认识不足。
农信社虽然经历了60多年发展,但在管理体制上滞后。从最早的人民公社,到农业银行监管,再到人民银行监管,几经变动,使农信社在中间业务发展上缺乏长期的行业指导和统一规划,同时,农信社各级管理层缺乏认识中间业务的重要性。
2、基础设施落后,电子化水平偏低。
农信社一直面临着家底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中间业务发展没有后劲,导致中间业务裹足不前。并且发展中间业务需要电子网络系统支撑,由于农信社电子化建设起步较晚,网络普及率极低,即使信用社已实现了区域的计算机联网,但由于硬件设备和软件层次低、更新缓慢、功能不全,从根本上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3、缺少专业人才。
由于农信社员工数量不足,整体素质较商业银行偏低,部分从业人员知识结构片面,老龄化不断加剧,创新意识淡薄,开拓能力不强。加上业务全面、理财知识强的中间业务复合型人才缺少等原因,对农信社开展中间业务可谓百业待兴,举步维艰。
现阶段拓展中间业务领域,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然而,农信社在服务对象、网点布局、人员结构、组织体系等方面,有别于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其鲜明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农信社开办中间业务必须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1、立足实际,稳步发展农信社的中间业务
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有其科学性、严谨性、合法性,更应具有其实用性。而对农信社而言,中间业务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已经落后于日新月异的其它商业银行的步伐,当务之急是要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深入农村,实地考察。既要符合实际,立足于服务农村、农业、农民,围绕农村经济,也要独具地方特色。开发出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中间业务新品种,不断提高对外服务水平,提高中间业务带来的利润。省级联社应全面加强全省范围内开办中间业务的管理,根据农信社发展的实际,坚持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的原则,统一辖区近期发展目标和远期发展规划,统一辖区新产品的研发与营销,统一辖区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和步伐,最根本是要兼顾各地实际情况,走特色之路,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好高骛远,使农信社中间业务的开展符合实际需要。
2、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着力协调与传统业务的关系
(1)要全面提升关于中间业务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特别是要引起各级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把发展中间业务当作提高农信社的社会形象,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大事来抓,把发展中间业务提高到关乎农信社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2)农信社员工要从思想上,意识到加快中间业务拓展是经济社会对农信社服务功能提出的新要求,是竞争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经营效益、增强盈利能力,带来更加优质的黄金客户的有效举措。
(3)就农信社而言,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还占有绝对比重,中间业务的发展尚属空白,在经营和服务方面都出现“瘸腿”现象,导致农信社业务发展滞后,服务功能欠缺,在金融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市场经济激发各种经济要素日趋活跃,对金融服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下一篇:牛锡明:要向交易型银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