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同城凤凰楼信息免费茶楼_凤楼信息同城附近_风楼阁全国信息2025登录入口_凤凰楼品茶app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IT基础架构 > 软件与服务 >

政府网站:足不出户办好事

2009-09-29 23:32:00作者: 来源:

摘要长期以来,企业和群众的许多业务办理都需要和政府的不同部门接触,不但流程烦琐,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我妻子眼睛有残疾,而且半身不遂,以前办理残疾证首先要通过居委会,并且要亲自去医院做检查。我本身身体也不好,没有能力带她去做检查,这件事就一直拖着。后来我从北京之窗的政府办事服务栏目查到了残疾证办理指南,并给北京市残联网站写了一封邮件说明情况。几天之后,工作人员就来核实了情况,并且帮我们办理了相关证明。”在北京居住的张先生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像我们这种行动不便的人有什么事,都要一次一次地跑居委会,不但辛苦,问题还常常得不到有效地解决。现在,再有类似的情况可以通过政府网站联络相关的部门解决,足不出户就能解决大问题。”

长期以来,企业和群众的许多业务办理都需要和政府的不同部门接触,不但流程烦琐,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现在,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政府网站的建设也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速度。截至2007年1月,我国拥有“。gov.cn”域名的政府网站总数已达28575个。县级以上政府机构的网站平均拥有率达到80%以上,初步形成了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的政府网站体系。

在线办事 问题直达相关部门

早期的政府网站多以信息发布为主,着力于实时加载时事新闻类或消息类的信息,照搬传统的以政府职能为中心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在服务性方面往往有所缺失。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我国的政府网站由管理型向公众服务型门户转变的进程。目前,政府网站的定位就是政务公开、公众参与和在线办事三大服务功能。“文化部建设中华文化信息网的定位非常明确:作为政府网站,目的在于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扩大对外交往的渠道,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文化部原副部长徐文伯发表在《光明日报》的文章中指出。

越来越多的业务办理流程开始运行在政府门户网站上,使公众能够更加便利流畅地进行简单的业务操作,足不出户地办理与生活相关的业务。例如,无论是在首都之窗,还是在商务部的网站上,公众用户只需要进入“政府办事服务”的相应栏目,就可以了解到办理该手续的信息,顺利办理相关业务。

全国各地的政府门户网站正逐渐成为公众和政府最重要的交流互动平台,焕发出强大的渗透力与生命力。例如,杭州市采取“政府引导、社区自治、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发展于一身,建立了统一社区服务门户网站,实现了全市362个社区全部上网,网上服务内容涵盖了“吃、穿、游、娱、购”等多个方面;宁波市81890求助服务中心以电话、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信息沟通手段,面向咨询、预约预定和特殊服务三个层次,为居民提供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l7大类一体化服务,市民对求助结果满意率超过99%。

目前,我国省级和省会及副省级城市政府网站正处于从交互期向处理事务期的过渡阶段,在线办事能力的提高、政府职能的转变,使人性化服务成为我国政府网站的重要发展趋势。

“以前,无论办理什么业务,只要涉及到政府部门,就意味着一次次地跑不同的板书窗口,费时费力不说,有时候转了一圈还没有找到真正负责的部门。而且很多政府的通知也很难第一时间被市民了解。现在,首都之窗推出了‘百件实事网上办’和‘政务公示’栏目,只要登录网站,就可以足不出户地在网上进行查询或办理包括住房公积金实时查询、社会保险在线查询、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在线申请、车辆信息查询等相关业务,确实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市民刘先生说。

公众参与 每人都有发言权

公众通过政府网站、热线电话等手段反映社情民意,参政议政的渠道更加畅通。据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长胜主编的《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08)》显示,截止2008年底,我国部委、省级、地级和县级政府网站的拥有率分别为96%、l00%、 98.5%和83%,大多数政府网站能够建立信息公开目录,落实信息公开责任制,并按照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工作结果梳理和公布信息,大大提高了政务信息公开的质量和效率,在提高政府透明度方面取得了实效。目前,绝大多数省区市都开通了领导电子信箱和热线电话,很多政府网站设立了公众留言板,有些政府部门还开通了领导在线访谈,这些方式已经成为公众与政府部门直接沟通的重要手段。

“目前,各个政府网站都开设了政府信箱,各级政府官员不仅可以通过相应的政府门户网站获得来自公众的意见,而且可以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例如首都之窗网站,就在显着的位置开设了‘市长信箱’栏目,使群众可以通过市长信箱对我市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首都之窗网站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咨询时说。目前,公众可以通过这一便捷的方式直接向市长反映情况,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将在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如果情况确实复杂需要延长办理期限,则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这一措施有效地加强了政府与公众间的互动。

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北京市各部门中已有人大、政协、市高级法院,各区县政府,市属机构等25个单位在首都之窗上建立自己的网站。现在首都之窗的月平均浏览量达到近千万人次,市长信箱每天都能收到数百封网上来函。“我们曾经有一个数据,市长信箱网上办公系统从 2005年12月开通到2007年底,答复市民问题超过10万件,市民来信的办理、答复过程均在网上公布,市民发出的电子邮件全都会得到高效办理。现在很多市民都知道,有问题可以上首都之窗,给市长发邮件,这也是我们电子政务建设成效的具体体现。”首都之窗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市民可以随时查询每一封电子邮件来信及有关部门办理的答复意见,市长信箱以其快速、准确、经济等特点,方便了广大市民和市政府的联系。

加强互动 更快更好为民服务

“目前政府网站已经能够在线处理许多问题,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事情可以直接在网上办理,能够实现完全的在线事务处理;另外,现在3G这么发达,也希望以后能够通过移动设备登录网站,这样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移动电脑享受政府提供的服务,相信这会给市民的生活带来更多方便。”市民刘先生认为。目前政府网站的信息公开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公众的办事需求,交流互动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希望未来在线办理事务方面能够得到更大的进步。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首先梳理好已有的资源,按照不同的处理条件把信息定位到不同的办事指南或网上申报入口,才能有效地进行引导性的公众使用服务。而由于当前政府网站建设中,不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较严重,信息孤岛现象使各个部门网站之间、部门网站与门户网站之间信息不能互通互动,也为全面的在线办事服务带来了一定困难。

计世资讯应用现状调查表明,在我国访问过政府网站的公众还不足一半,仅有42.5%。没访问过政府网站的公众中有 29.0%的表示从没听说过政府网站。我国政府网站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网站的服务对象群体覆盖各行各业各类人群,服务范围涵盖了绝大多数用户个体,要打破政府网站间的数据鸿沟还需要许多来自技术及政府办事部门内部的支持。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公众和企业对政府信息的认知方面已经得到了一定提升,未来在加强政府网站的互动性、创建一站式服务及交流互动平台方面,还会有更多发展。”一位受访的咨询师说。

政府上网工程大事记

198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的中南海实施名为“海内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成为我国政府行政首脑机关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开端。

1998年,青岛市政府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府网站“青岛政府信息公众网”。

1998年12月16日,北京开通了“首都之窗”网站,这也是中国第一个“政府网”。国家信息部门就把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

1999年1月,由当时的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和中国电信牵头、联合40多家部委信息主管部门,在北京召开了“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

200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用3到5年时间建设“三网一库”。

2002年8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下发《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即“17号文件”),此文件成为我国“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2003年初,广州市政府正式实施《广州市政务信息公开条例》。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国家有关部门组织起草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于2007年1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该条例的出台为以政府网站促进政务信息公开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

大多数市民是上网查看过相关信息后才带着表格来到办事大厅,这跟以前的办事流程有了很大不同。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